印刷色彩基礎(chǔ)知識--彩色印刷原理和顏色混合
一、色光加色法
根據(jù)常識我們知道,人眼所看到的白光是紅、綠、藍三原色光擬適當?shù)谋壤铣傻摹<偃缬眉t、綠、藍三束三原色光部分重疊地投射到屏幕上時,我們會看到,在藍光與綠色重疊的部位是青色;藍光與紅光重疊的部位是品紅色;紅光與綠光混合重疊之處是黃色。這里可以用紅光和綠光混合重疊之處是黃色。這里可以用紅光和綠光的混合來說明色光加色法的原理
我們采用兩個色光,一個是通過綠濾色片中的綠光,一個是通過紅濾色片后得到的紅光,將這兩個色光混合,能夠獲得黃色的感覺。這是因為眼睛中感紅和感綠的系統(tǒng)受到了同樣的刺激而感到黃色??梢?,不但特定波長段的單色光刺激感色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黃色的感覺。感紅和感綠系統(tǒng)的刺激值粗略相等也能夠產(chǎn)生黃色的感覺。這就是色光加色原理在人的視覺上的顯現(xiàn)。
色料減色法
在白熾燈上加上紅色的透明紙,燈光便成了紅色,好象紅色的透明紙給白色的燈光加上一種顏色,實際上恰好相反。我們已知道只有當人的視網(wǎng)膜上三種感色細胞同時受到等量而又較強的刺激時才有白色的感覺,白光是多種色光的復(fù)合。這里紅色透明紙吸收了白光中的其它色光而只透過紅光,給人的感覺。如果用黃濾色片把紅透明紙換下來,則不僅透射過紅光、也透過綠光,使視網(wǎng)膜上的感紅色細胞和感綠色細胞同時受到刺激,因而有黃色的感覺。這可以說是白光中減去了藍光而剩下紅光和綠光而產(chǎn)生黃色的感覺。這種從白光(或復(fù)合光)中減去一種或幾種色光而得到另一種色光的效應(yīng)叫減色效應(yīng)也色料減色法。
如果把紅、綠、黃三個濾色片相疊放于一個白光源之上時,就沒有光線通過了。因為濾色片濾去光的波長范圍是互不相干的,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濾色片能透射過另兩個濾色片能透射過的光。而用青、品紅和黃濾色片進行同樣的操作,情況就有些不同了。因為第每個濾色片通過的是光譜中三分之二的色光,如果兩兩重疊在同一個光源上可以產(chǎn)生其它的顏色(如下圖)。任意兩個濾色片混合減色后通過的光是色光三原色之一。例如,青濾色片從白光減去紅光,品紅濾色片減去綠光,當兩種濾色片相疊之后,只剩下藍光。如果把三個濾色片都重疊在一起,則黃濾色片又減去藍光,所有的光都被減去了。
濾色片色示意圖
適當?shù)那唷⑵芳t和黃色的顏料兩兩等量混合,其成色情況和濾色片成分情況是類似的。例如青色顏料和黃色顏料混合產(chǎn)生綠色,青濾色片和黃濾色片重疊也產(chǎn)生綠色(如下圖)。減色法成色的實質(zhì)是顏料或其它帶色物質(zhì)將白光光譜中的某些色光有選擇地吸收掉了,造成了從白光中減去某些色光的效果,人眼所觀視到的顏色正是白光中減去某些色光之后所剩的色光。被減去的色光和剩余的色光互為補色。
減色法說明了白光是產(chǎn)生顏色的根源,一切顏色都包含在白之內(nèi)。
用于減色法成色的三種原色稱為減色法三原色,這三種原色應(yīng)該具有其中兩種無論以什么樣的比例混合都不能產(chǎn)生第三種原色的性質(zhì)?;旌虾竽軌虍a(chǎn)生最多的顏色的三個原色應(yīng)是青、品紅和黃色。它們的每一個顏色應(yīng)能減去白光中的三分之一色光,相應(yīng)地反射和透射三分之二的色光。習(xí)慣上也常把色料減色法的原色品紅叫作減綠色,黃色叫作減藍色,青色叫作減紅色。因為減色三原色的每一種都相當于白光中減去一個光譜色光后的色彩,并且這種名稱和加色法三原色的名稱都能相對應(yīng)。
減色法三原色和加色法三原色互為補色,即青和紅互為補色、品紅和綠互為補色、黃和藍互為補色。
二、照相分色和彩色印刷的基本原理
根據(jù)色光加色法原理可知,色光的混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兩種不同波長的色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兩種色光混合后產(chǎn)生另一種色光。另一種是以不同的比例混合,這樣用紅光、藍光和綠光以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幾乎能產(chǎn)生出所有的顏色,甚至產(chǎn)生出光譜中所不存在的紅色。但光譜色和那些非常純的色光只能近似再現(xiàn)出來。
能以不同比例在視覺中構(gòu)成各種顏色,而又非其它兩個原色光所混合出來的色光稱為原色光。色光三原色是紅、綠、藍三種色光。國際標準照明委員會(CIE)1931年規(guī)定這三種色光的波長是:
紅色光 700nm
綠色光 546.1nm
藍色光 435.8nm
利用自然界中各種顏色都能由這三種原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這一現(xiàn)象,可以用攝影的方法分別記錄下原來物體表面顏色中所包含的三種原色光的比例,也可以把這三個記錄結(jié)果合成原來的顏色,這就是照相分色和彩色印刷的原理。
三、顏色混合定律
人的視覺器官具有合成的本領(lǐng),當人眼視網(wǎng)膜上三種感色細胞分別受到等量或不等量的刺激時,在大腦中就產(chǎn)生顏色的感覺。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光以不同形式同時作用,或在極短時間內(nèi)交替連續(xù)作用,刺激人的視覺器官時,都會使人的視覺神經(jīng)產(chǎn)生另一種顏色。
當兩種色光以等量混合時,其成色情況如下(見加減三原色圖):
紅光+綠光=黃光
綠光+藍光=青光
紅光+藍光=品紅光
紅光+綠光+藍光=白光
當兩種光不等量混合時,又可以得到別的顏色的光,改變兩種原色光或三種原色光混合的比例,可以得到多種不同顏色的光。
從加減三原色圖還可以看到:
紅光+青光=白光
綠光+品紅光=白光
藍光+黃光=白光
把相加混合后能生成白光的兩種色光稱為補色光,或叫余色光。因此,紅光與青光互為補色光,綠光與品紅光互為補色光,藍色與黃光互為補色光。
互為補色的要求相當嚴格,例如波長為700nm的紅色光的補色度為波長495.5nm,而波長為650nm的紅色光的補色應(yīng)為495.3nm的。
另外,當兩種色光給人的色覺完全相同時,并不表示該兩色的光譜成分完全相同。例如,波長為610nm的色光是橙色光,用波長為590nm和630nm的色光混合而成的也是色光,這兩種色光給的的色覺是完全一樣的,但一個是單色光,一個是復(fù)色光。這兩種色光在印刷業(yè)中可以互相替代,因為它可以取得同樣的顏色視覺效果。色光相加后的復(fù)色光的明度是各單色光明度之和。
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格拉斯曼(Grassmann)提出了顏色混合定律,有如下幾條:
1、人的視覺只能分辨顏色的色相、明度、彩度這三種變化。
2、由兩個成分組成的混合色中,只要有一個成分連續(xù)變化,則混合色也發(fā)生連續(xù)變化。
由此導(dǎo)出兩個定律:
補色律:每個顏色光都有其相應(yīng)的補色光。如果某一色光與其相應(yīng)的補色光以適當?shù)谋壤旌?,可以獲得白色或灰色;如果兩者按其它比例混合,便產(chǎn)生比重大的那種色光的非飽和色。
中間色律:任何兩個非補色光混合便產(chǎn)生中間色,其色相決定于這兩種顏色的相對比例,其彩度決定于這兩種顏色在色相順序上的遠近。
3、顏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們的光譜組成是否相同,在顏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即凡是在視覺上相同的顏色都是等效的。由此導(dǎo)出代替律。
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然是相似的,即如果顏色A和顏色B的視覺效果是相同的,并且顏色C和顏色D的視覺效果也是相同的,則:
顏色A+顏色C=顏色B+顏色D
根據(jù)代替律,可以利用顏色混合的方法來產(chǎn)生或代替各種顏色。
4、混合色光的明度等于組成混合色各顏色光的明度之總和。這一定律為明度相加定律。
客服
熱線
0755-8171 9090
7*24小時客服服務(wù)熱線
關(guān)注
微信